【把脉】
测天赋、测性格?商业化基因检测乱象丛生。“只需一点儿唾液样本,就能知道自己孩子未来是否具备成为博尔特的运动天赋基因”;甚至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拿到一本专属于自己的“生命说明书”。有媒体报道,江苏一位老人花了近30万元的积蓄,换来了6大本厚厚的基因检测报告,还有一大堆检测报告中所推荐的保健品。有不少人相信,基因检测能够“预测未来”,甚至“包治百病”。
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手段,不知不觉闯入了寻常百姓家。早期介入公众生活的基因检测主要是亲子鉴定以及司法鉴定。基因检测的科学性及权威性,源于检测机构的高科技手段以及获得国家认可的资质。可由于基因检测在国内尚属于初创状态,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资质认定、行业监督、定价政策等并不完善,这为一些商业机构牟取不法利益提供了空间。
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和基因数据库不够完善等因素,以及基因检测神的诱惑力,一些无良商业机构大打基因检测牌,以能够“预测未来”甚至“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忽悠公众。再加上当下行业监管滞后,以至于他们长驱直入,不少老年人成了“检粉”。伴随基因检测而来的,就是数十万计的保健品买卖,醉翁之意不在酒。
由于科学本身的有限性,人类能力的有限性,不可能穷尽真理,所以基因检测并非全知全能。“预测未来”“包治百病”更是保健品厂家诱惑中老年人的又一大诱饵,也可以说是打着科学旗号的一个新骗术而已。
这种以基因检测之名,行忽悠欺骗之实的行为,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且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反而进一步伤害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些不靠谱的商业基因检测最终还会伤害基因检测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维护基因检测市场的秩序,净化科研环境,笔者以为有必要从源头开始,进行一次专项治理。比如,严打那些不具备资质的冒牌基因检测公司,严惩虚假的商业基因宣传,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等。
当然,最根本的是加快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议严格基因检测机构的资格审备,完善检测科学评估标准,严禁基因检测的虚假夸大性宣传,建立公开的检测数据大平台以及收费标准等。二代测序技术的兴起,让基因检测成本急剧下降,但相关政策法规还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行业脚步。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应通过完备的法律程序,消除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的商业基因检测机构的生存空间。
原文作者:刘效仁《光明日报》(2017年05月06日 星期六 第10版: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