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当代毕昇 激光照排之父

王选(1937-2006),男,汉族,江苏无锡人,1937年2月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留校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后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顾问,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顾问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发明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名誉会长。1995年后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选院士是著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1958年参与北大自行开发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1961年,他开始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1964年承担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 DJS21 机的 ALGOL60 编译系统的研制。1975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获一项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取消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 

    此后,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 , 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王选院士因此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首届毕昇奖,首届中国专利金奖,陈嘉庚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洲华人工程师学会成就奖。2002年初,鉴于王选教授在科技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国务院隆重授予他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这是目前我国媒体行业(包括通讯社、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等)唯一经国家批准的跨媒体的科学技术奖项。

活动年表(1937~1995)

【1937年】  

 ·2月5日出生于上海。

【1941年 】

· 入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幼稚园。

【1942年】

· 入上海南洋模范小学。

【1948年 】

· 小学毕业,升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1954年 】

· 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 

· 大学三年级,选择计算数学专业,从此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 

· 大学毕业。

· 参与北大自行研制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负责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了部分电路设计工作。

【1961年 】

· 作出学术研究上的重要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1963年 】

· 开始锻练英语听力。

【1964年】 

· 承担了DJS21机的ALGOL 60编译系统的研制。

【1975年】 

· 开始从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中“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

【1976年 】

· 决定采取数字存储方式,跳过日本和欧美流行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 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信息压缩、高速还原和输出方法等世界领先技术,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技术核心,后分别获得一项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

【1979年 】

·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光明日报》作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的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1980年 】

·课题组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第一本样书《伍豪之剑》。

· 晋升副教授。

【1981年】 

· 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通过部级鉴定。

【1983年】 

· 北京大学在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出任副所长。

【1984年 】

· 晋升为教授,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5年 】

高分辨率汉字字形发生器、照排机和印字机共享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获得2项国家专利(与吕之敏等)

· 华光Ⅱ型系统通过国家鉴定,在新华社投入运行,并当选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 华光III型系统问世,是我国第一个实用科技排版系统,获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奖。

·  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

【1986年】

· 华光III型系统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 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获得首届毕昇奖。

【1987年】

·作为唯一发明人,“高分辨率字形在计算机中的压缩表示”获得欧洲专利,编号EP0095536。 

· 《经济日报》率先购进华光III型照排系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研制成功华光IV型系统,使延续上百年的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被公认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该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得首届森泽信夫印刷奖。

【1988年】

·1988年7月,《经济日报》印刷厂卖掉了铅字,全部废除了铅排作业,成为中国第一个甩掉铅字的印刷厂。              

·1988年,华光IV型投入批量生产,由于采用了两块专用的超大规模集成芯片,性能比华光III型优越得多。

·1988年12月15日,全国报协技术进步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华光电子出版系统技术汇报会”。王选向与会的400多名代表做了精彩的技术报告。

【1989年 】

· “高分辨率字形的高速旋转方法”获得国家专利(与吕之敏等)。

· 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获中国专利发明金奖。

【1990年】 

· 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1年】

· “高集成度的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 、“高速产生倾斜字和任意角度旋转字的方法” 和“一种适合单路和多路扫描的照排机输出正阴、反阳、及阳图的控制设备”获得3项国家专利(与吕之敏)。

· 华光IV型系统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

· 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和北大新技术公司联合推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即方正91型系统),这是王选和同事们研制的第五代产品。

· 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

·汉字字形发生器在处理笔划交错情况时的一个措施” 和“分段生成报纸和书刊版面点阵的方法”获得2项国家专利。

·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成功研制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并在《澳门日报》投入使用,诞生了世界上首次实现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处理和输出的中文彩色报纸。引发我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彩色技术革新。 

·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通过卫星以页面描述语言形式远程传送报纸版面的新技术,被人民日报社首家采用,使我国报业跳过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实现了报纸发行的全国同步、同质量印刷。 

·推出国内第一个基于 MS Windows 的中文专业组版软件。 

·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届政协委员。 

·出版《软件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年】

· 指导学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PostScript Level 2的中文页面解释器,与专用协处理器芯片相结合,推出第六代产品方正93系统,在香港《明报》的竞标中一举中的,此后迅速进入港澳台、东南亚、北美等地,迄今占据了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 

·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创造新成果。 

·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4年】

·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研制成功,由《深圳晚报》首家采用,由此引发了国内报业“ 告别纸和笔 ”的技术革新。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任主任。 

·获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 

【1995年】

·中文电子出版系统再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王选任院长,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 

·出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正在香港以红筹股的形式成功上市。 

· 决定研制日文出版系统,进军日本市场,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 

· 决定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 

·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荣誉奖励

   王选教授因其杰出的科学成就,先后获得九项中国和欧洲专利,此外:
  
·1985年 因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 
  ·1985年 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
  ·1985年 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86年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 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1987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 获首届毕升奖
  ·1990年 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
  ·1991年 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特等奖
  ·1993年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4年 获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
  ·1995年 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5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1996年 获王丹萍科学奖
  ·1996年 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7年 获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
  ·1999年 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
    ·2002年 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4年以来分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及北京市劳动模范、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光荣称号
 
 
 
王选语录: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
 
  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要善于“延迟满足。” 
 
  当人们对一个新的构思说“Can't do”(做不成)时,最好的回答是“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才能带领队伍。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
 
  我的座右铭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今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骏。
 
  中国的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但如果长期“价廉”,可能会不再“物美”,要在报酬上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
 
  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
 
 
资料由Leewe整理
来源于王选院士纪念网站www.wangxuan.net/
分享

Written by:

97 Posts

View All Posts
Follow M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